◇◇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不说不快”的《对郑在先《中国工程院第二轮增选结果中的种种笑话》
一点看法》

  Highbeta

  在此文中“不说不快”似乎显示出对世界聚变研究和中国的聚变人物很了解,
其实在大段的文字里已经显示出“不说不快”对聚变研究的无知无畏。“不说不
快”可能对聚变研究有个一知半解,但大部分还是自己的无知和歪解。下面逐段
指出其错误和“不说不快”自己的歪解

  “这个大科学工程-EAST,是个受控聚变反应堆,实质上是个烧钱的无底
洞。”

  EAST工程什么,去www.ipp.ac.cn去看看就知道了,其全称是
“Experemental AdvancedSuperconducting Tokamak",中文大意就是“先进超导
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一开篇,“不说不快”就搞不清“反应堆”和“实验装置”
的区别,类似的错误歪解一直保持到底,也算保持了一种连贯一致的风格。在此
科普一个名词:“托卡马克”,“托卡马克”是磁约束聚变装置的一种,在50开
始聚变开始研究,发展很多类型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但参数都很低,60年代,前
苏联造的托卡马克T-3获得了比国际其他装置高的多的等离子体参数,从70年代
开始,各国纷纷开建托卡马克,除“仿星器”外,其他装置逐步退出科研的平台。
托卡马克是几个俄文的缩写,中文大意是环形磁笼真空放电器,也有个很贴切的
中文名 “环流器”,但是没有推广。什么是烧钱的无底洞?按“不说不快”说
法,看不到应用价值的物理学科基础研究(大型加速器,天文望远镜等等)都是
烧钱的无底洞,都关门算了。关于基础研究的必要性没必要在此费口舌,“不说
不快”自己再去好好学习吧。在这里,要明确的告诉你,受控聚变相比其他的很
多基础物理研究来说,还是算比较“应用型”的,其研究目的和应用价值很明确,
就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而评目前人类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解决化石能源危
机的途径只能是受控聚变。

  “上个世纪,一些发达的国家花了无数钱(当然相对粒子加速器,这还是个
小数目),建了N多个装置。结果纷纷关门,原因就两点,基本物理思想不明确
或有问题,承担不起运行费用。”

  又是一派胡言。不仅上个世纪,本世纪,国际上仍然在继续建造托卡马克和
仿星器装置。除了美国,上个世纪各地建造的装置,只要能运行而本国或本地又
没有升级装置的,仍然在继续运行,正在运行的装置数量在近20年保持在比较稳
定的状态,而各国(美国俄罗斯除外)投入的研究经费也是稳中有升,不知“不
说不快”的“纷纷关门”是从哪里得来的结论?至于磁约束聚变的基本物理思想,
早已经是很明确的事情,如果“不说不快”不明白,可以去看看John Wesson写
的《Tokamaks》(第一章就可以了),如果英文看不懂,可以看看石秉仁写的
“磁约束聚变原理”。托卡马克装置的不正常关闭只在美国发生过,在90年代后
期,国会大幅消减磁约束聚变的研究经费,美国关闭了包括PPPL的美国最大的
TFTR等一批托卡马克,只保留了MIT和GA的两个托卡马克。美国国会作出的决议
尤其是科学方面的决议不一定都非常科学,毕竟议员不是科学家。与此相反,欧
日继续加大聚变研究的投入,当年美国在磁约束聚变研究的领先优势目前已荡然
无存。

  “中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在四川乐山也开始建装置,到80年代后期,建成
了环流器一号,不过整个装置是copy原苏联50年代的T-3装置,到苏联解体前,
苏联已经更新到T-15装置,因此这个装置能做出什么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西南物理研究院在换流器1号(HL-1)之前已经建造很多小尺寸的装置,
HL-1是中国第一个中型装置。目前的和将要建造的托卡马克的基本结构仍然与
T-3相同,如果说COPY,全世界的托卡马克都是COPY T-3。最大的变化是真空室
的形状从圆形变成了D形。而80年代是D形托卡马克才开始发展,还没有体现其相
对圆形的优势,鉴于其建造上的难度HL-1建成圆形也不难理解。托卡马克在不断
优化发展中,就像我们外行人看汽车,几十年来不就是4个轮子,一个方向盘,
一部发动机带着跑,其实在外壳掩盖各个细节的改进使得汽车的性能得到长足的
发展。T-3是什么年代的,去看看前文。前苏联的托卡马克编号并不是代表其参
数高低和先进性。在七八十年代,在T-3的基础上,苏联为了探索托卡马克的最
佳发展模式,同时建造了多种类型的托卡马克,T-4的磁场比T-3强的多,T-6的
环径比比T-3的小的多,T-7是世界上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T-10比T-7大一点
的常导装置,也是目前俄罗斯的主力装置,T-11类似T-6,但尺寸更小,T-12是
非园截面的小装置。

  “不过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科院也想在安徽合肥建装置,霍裕平是所长,
这两个候选人实质上是他的跟班。问题是,建装置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以当时的
财力国家不可能同时支持两个所“开造”。因此矛盾也就出来了,乐山的所攻击
合肥的所没有装置,试验结果不可信;合肥的所攻击环流器一号是苏联50年代
T-3的翻版。90年代左右,霍裕平与Russia商议,将原苏联的,现已报废的T-7装
置以易货贸易的方式,引进中国,这样合肥所也能有自己的装置。不过,光是拆
卸运输和重新安装的费用,就得以亿为计算单位。91年霍裕评申报中科院院士时,
主要成果就是领导建T-7装置。当时T-7还在施工,而他本人也没有一两篇拿得出
手的papers,结果落选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他并没气馁,加紧督建T-7,当时国
外同类装置因超导运行费用太高而纷纷关门。结果,93年增选前,T-7超导通电,
成为国际上仅存的3个运行的超导装置。霍裕平申报院士时称,他领导建成的超
导聚变装置居世界第三。这才圆了院士梦!
  不过他很清楚,照这样干法,如履薄冰,T-7是个报废的装置,能作出什么
结果,内行心中有数。花了这么多钱,最后没有什么成果如何向上交待?所以,
院士一到手,立马要调走!不过这回他的跟班们没和他一条心,搅黄了他不少好
事,如浙大校长位子,最后连郑州大学这种烂校他也去,只要能调走就行!”

  同西南物理研究所一样,等离子所在HT-7(T-7搬到中国之后的名字)之前
已经建立了HT-6B,HT-6M等托卡马克装置,但在尺寸和参数上都输与HL-1。当年
国家给聚变研究拨的经费实在有限,为了争夺有限了经费,两所的关系自然不会
好。在引进T-7之前,等离子所已经有一个比较大的常导托卡马克立项并完成了
工程设计。当时的所长霍裕平还是决定停止这个项目,引进T-7。现在看来这个
决定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超导磁体是磁约束聚变装置发展的必由之路。

  T-7根本不是报废装置,T-7建成初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没有怎么运行过,
因为T-7建好不久,前苏联又建造了更大的T-15超导装置,因此抓大放小,T-7闲
置。后来T-15由于设计缺陷和经费紧张,从来没有正常运行过,可以说接近报废。
国际上像T-7这种搬家很正常,比如荷兰从法国搬走Petula,START从英国搬到意
大利,往往有了新装置,原来的装置仍能工作运行,在某些方面还能作出特色实
验,不如半送给其他国家,两全其美,T-7相比这些移植装置,状况要好的多,
这些装置在原属国的十几年里都是不停实验运行。到目前为止,世界已建成的四
个超导托卡马克都在正常工作运行,分别是法国的Tore Supra,日本的Triam-1M,
中国的HT-7和新建成的EAST。

  重新安装HT-7的费用和HT-7配套设施的价值绝对过亿,但是国家的投入只占
其中一小部分,因为安装人工费可以忽律不计,等离子所有自己的工厂,机加工
费大大节省,更有霍裕平等与国际同行广泛联系,奋力争取,法国等国的研究所
基本无偿赠送给等离子所大功率脉冲飞轮电机和低温制冷设备等HT-7必须的配套
设施。在HT-7安装调试过程中,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说是夜以继日的努力工
作,其辛苦程度绝对是同时代中国科研院所里顶尖的。由于HT-7当时并没有国家
立项,等离子所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当时的困难可想而知。没有霍裕平,
等离子所很难发展到今天的地位。至于当年他离开等离子体所,一是HT-7已经初
期调试成功放电,二他年纪和任期已满,必须从所占位置上下来。一个已经到退
休年龄的人怎么可能去争当什么“浙大校长”?以他资历去北大清华根本不成问
题,去郑大是因为他父亲曾在郑大任教。HT-7装置在霍走后,继续良好运转,直
到现在,作出了不少非常有特色的实验结果。作为大型科研项目,国家每年投入
必要运行费用。

  “他走了,他的跟班们还要混,所以沿着既定的套路走下去。他们继续向国
家要钱的理由是,T-7是个报废装置,所以很难有建树,要想有新成果,大的成
果,世界级的成果,就要对T-7升级,T-7 Update! EAST就是这个升级版本。按
原始的打算,建成这个升级版又要花十几年,到时这些位都退了,有责任也没他
们什么事了。”

  又是一派胡言,虽然EAST已经建成,HT-7作为大型科研项目,国家仍然在投
入运行费用。HT-7的真实状况前文已有表述。建EAST的原因是托卡马克装置是朝
着全超导和D形截面方向发展,HT-7由于年代久远,只是园截面的部分超导装置。
EAST就是世界第一个全超导的D形截面托卡马克,其主体构造与ITER一样。EAST
从98年立项,2000年开建,2007年建成成功放电,用了几年,“不说不快”会算
算术吧?万元熙翁佩德早已到退休年龄,并早从所长位置上退下来,但是他们仍
然全力以赴的为EAST工作,就是为了早日建成EAST,并亲眼目睹EAST的成功放电。
霍万翁他们绝对可以算老一辈科学家里的模范。

  如果不了解他们,只是道听途加自己的歪解,“不说不快”极尽讽刺之能,
现在是不是该脸红了?

  “不过,撞上好运,躲都躲不过。90年代末,国际间协议共同建一个聚变装
置ITER(这也是各国科学家们忽悠各国政府的钱。最初意向是80年代中,美苏两
霸为表示冷战结束,选择这个遥遥无期而无军事价值的核项目作为国际合作项目
来装点门面。苏联解体后它也就失去了政治价值,几乎夭折。90年代末,随着能
源紧张,科学家们又找到了忽悠的借口,这才起死复生!)。巧合的是,这个要
建的国际聚变装置ITER,也是超导聚变装置。环顾各国,除中国在建的EAST是超
导聚变装置,其他国家的早已停了。毫无疑问,中国的EAST被选为ITER的前期选
型性实验装置。你说,EAST的影响是不是国际性的,够不够世界水平?它难道连
报废的T-7都不如?!!!”

  里面其他胡言就不批了,见前文。ITER从来就不是装点门面的,也从来没有
几乎夭折过,ITER是80年代中后期,由美苏欧日四方协议共建。在90年代,美国
退出,新千年里,美国又重新加入。目前加入的ITER有欧,日,中,美,俄,韩,
印及巴西(还不是正式成员)等。关于ITER的信息可以去官方网站 
www.iter.org 浏览

  关于后面两位院士候选人,不是同行,确实不懂他们的工作,而从前面“不
说不快”对聚变和聚变研究人员的胡扯八道来看,其言论的可靠性好不到哪去。
对余增亮的评述中的这段话“离子束里包括多种带电粒子,有较大的重离子团,
也有单个的电子。”充分暴露出“不说不快”不具备基本的物理常识。

  “与整个种子相比,这些离子非常小,而对于细胞,细胞核,有些离子恐怕
接近细胞,细胞核尺度。”

  即使重离子加速器引出的原子量近百的重金属离子的尺寸也是远小于普通农
作物的细胞核尺寸的,更何况余增亮使用的都是轻元素的离子束。“不说不快”
不仅物理没学好,生物也没学好。

(XYS200707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